虎耳兰

2024-01-02 15:51:34 花卉大全 307 jack

虎耳兰(Haemanthus albiflos jacq.)是石蒜科虎耳兰属的植物。其无茎,有葡萄状根茎,叶基生;直立,硬革质,线状披针形或狭长披针形,先端舌状,有一绿色尖头,基部渐狭成有槽的叶柄,暗绿色,有浅绿色和深绿色相间的横斑纹,稍被薄粉,边缘绿色;花白色至淡绿色,有香味,花期春、夏,浆果球形。

虎耳兰原产于非洲南部,后引入中国;喜温暖湿润,生长期适温为16-21℃,夜间温度10-12℃,夏季宜半荫环境,喜疏松、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壤土,耐寒力较弱,在华北及华东地区均不能露地越冬而行温室栽培。虎耳兰的繁殖常用分株繁殖,也可播种繁殖。

虎耳兰是优良的观叶花卉,叶片宽阔而微弯曲,姿态优美,每年8月顶生黄蕊白花,用它盆栽陈设于几架、案台、书橱等处,青翠宜人,观赏效果很好。

形态特征

虎耳兰为多年生草本。鳞茎球形,直径4-7厘米。叶3-4枚;叶柄短,鞘状;叶片长圆形,长15-30厘米,主脉两侧各有纵脉6-8条,横行细脉排列较密而偏斜。花茎直立,实心,稍扁平,高30-90厘米,先叶抽出,淡绿色或有红斑;伞形花序具多花,排列稠密,直径7-15厘米,下有佛焰苞状总苞1轮,总苞片3-多枚;花白色。

虎耳兰花纤细;花被管圆筒状,长6-12毫米;花被裂片线形,长约为花被管的2倍;雄蕊着生于花被管喉部,长于花被裂片或有时伸出很长。花丝丝状,花药黄色较小,长圆形,丁字形着生;子房下位,球形,3室或开花期退化为1室,花柱丝状,柱头不裂或微3裂。浆果球形或长圆形,鲜红色;种子球形,暗灰褐色。花期为夏季。

虎耳兰

生长环境

虎耳兰喜温暖湿润,生长期适温为16-21℃,夜间温度10-12℃,夏季宜半荫环境,喜疏松、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壤土,耐寒力较弱,在华北及华东地区均不能露地越冬而行温室栽培。

虎耳兰

分布范围

虎耳兰原产非洲热带,中国引种栽培。

繁殖方法

虎耳兰的繁殖常用分株繁殖,也可播种繁殖。

播种繁殖

虎耳兰的种子于花后2个多月成熟,可直接盆播,播后15天发芽,实生苗需4年至5年才能开花。

分株繁殖

虎耳兰的小鳞茎发育缓慢,一般2年至3年分株一次,在春季换盆时托出母株,掰开分栽即可。

组培繁殖

虎耳兰的幼嫩叶片细胞具有旺盛的分生能力,不需形成较大的愈伤组织块,在较小的愈伤组织块上就可形成不定芽,而后生的不定芽可从不定芽的基部不断发生,形成不定芽丛。这与很多其它球根花卉的组培情况相似。

栽培技术

土壤

栽培虎耳兰的基质可用泥炭、腐叶土和河沙混合调匀而成。生长季节,每月施一次腐熟的饼肥,再适当补充磷肥。冬季休眠以后可重新换盆及分株。在寒冷地区要移入温室养护,保证最低温度为5℃,否则易受冻害。栽培虎耳兰的基质可用泥炭、腐叶土和河沙混合调匀而成。生长季节,每月施一次腐熟的饼肥,再适当补充磷肥。冬季休眠以后可重新换盆及分株。在寒冷地区要移入温室养护,保证最低温度为5℃,否则易受冻害。

浇水

虎耳兰要见表土干燥后再浇水,切忌雨淋、积水,会引起鳞茎腐烂。夏秋季盆土过干,则影响叶片生长。冬季有短期半休眠状态,应减少浇水。

光照

虎耳兰需要较好的光照环境,夏季要遮荫,其他季节要加强光照,过于荫蔽不仅叶片变薄,还会影响开花及整株姿态。

温度

虎耳兰的生长适温夜间为10-12℃,白天为16-21℃。夏季宜半阴,花期需凉爽,秋末鳞茎休眠越冬,不得低于5℃,并保持土壤干燥。

病虫防治

虎耳兰生长期常见叶斑病危害,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雾防治。

虎耳兰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虎耳兰是优良的观叶花卉,叶片宽阔而微弯曲,姿态优美,每年8月顶生黄蕊白花,用它盆栽陈设于几架、案台、书橱等处,青翠宜人,观赏效果很好。

药用价值

虎耳兰具有解毒消肿的功效,在中医当中是一种很好的药材。它对多种毒素有很好的解毒效果。对于一些比较特别的毒素,在虎耳兰的作用下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如果不慎中毒,可取适量的虎耳兰,直接捣碎,涂抹在中毒的部位上。

生态价值

虎皮兰白天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可以净化室内的空气,适合放在客厅、书房、阳台等地方,晚上会释放二氧化碳,不适合放在卧室,卧室是人休息的地方,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建议晚上最好不要吧虎耳兰放在卧室里。特别是北方的冬天,门窗紧闭,暖气保暖,空气本来就不流畅,再加上虎耳兰在夜里释放的二氧化碳,对人的身体健康十分的不利。

本文标题:虎耳兰 声明:花百科所有作品均由互联网收集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站长告知删除。
广告位招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