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

2024-01-02 15:51:18 花卉大全 jack

荆芥(Nepeta cataria L.),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被短柔毛;长茎为紫色的方形基部,四面有纵沟;叶成对生长,叶片分裂成三瓣;轮伞花序集生长于枝顶成假穗状;花冠唇形,青紫或淡红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假苏”。而荆芥之名始见于《吴普本草》。

荆芥最早记载产地为陕西汉中,后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河北、河南、山西等省。生于山坡、山谷、林缘及路边等处。适应性较强,喜欢温暖潮湿、阳光充足的生长环境。低注积水、土质黏重或贫瘠的粗沙地不宜种植,常采用种子繁殖或育苗移栽种植。

《本经》中记载荆芥“除湿痹”证实荆芥具有抗炎镇痛作用。《本草汇言》记载其“凡一切失血之症,已止未止,欲行不行之势,以荆芥之炒黑,可以止之。大抵辛香中以散风,苦温可以清血,为血中风药也”,表明荆芥对治疗吐血、便血、经血等都有效果。使用方法有水煎服,外敷和研磨入药,《本草经疏》:“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勿误入。”此外,因为荆芥小花为淡紫色,且具特殊气味,适宜作为地被植物,也可以用于布置庭院的花境,或者点缀岩石园。

植物学史

 

荆芥(4张)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假苏”。而荆芥之名始见于《吴普本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植物。茎坚强,基部木质化,多分枝,高40-150厘米,基部近四棱形,上部钝四棱形,具浅槽,被白色短柔毛。叶卵状至三角状心脏形,长2.5-7厘米,宽2.1-4.7厘米,先端钝至锐尖,基部心形至截形,边缘具粗圆齿或牙齿,草质,上面黄绿色,被极短硬毛,下面略发白,被短柔毛但在脉上较密,侧脉3-4对,斜上升,在上面微凹陷,下面隆起;叶柄长0.7-3厘米,细弱。

花序为聚伞状,下部的腋生,上部的组成连续或间断的、较疏松或极密集的顶生分枝圆锥花序,聚伞花序呈二歧状分枝;苞叶叶状,或上部的变小而呈披针状,苞片、小苞片钻形,细小。花萼花时管状,长约6毫米,径1.2毫米,外被白色短柔毛,内面仅萼齿被疏硬毛,齿锥形,长1.5-2毫米,后齿较长,花后花萼增大成瓮状,纵肋十分清晰。花冠白色,下唇有紫点,外被白色柔毛,内面在喉部被短柔毛,长约7.5毫米,冠筒极细,径约0.3毫米,自萼筒内骤然扩展成宽喉,冠檐二唇形,上唇短,长约2毫米,宽约3毫米,先端具浅凹,下唇3裂,中裂片近圆形,长约3毫米,宽约4毫米,基部心形,边缘具粗牙齿,侧裂片圆裂片状。雄蕊内藏,花丝扁平,无毛。花柱线形,先端2等裂。花盘杯状,裂片明显。

子房无毛。小坚果卵形,几三棱状,灰褐色,长约1.7毫米,径约1毫米。花期7-9月,果期9-10月。

近种区别

荆芥藏荆芥茎坚强,基部木质化,多分枝,高40-150厘米,基部近四棱形,上部钝四棱形,具浅槽,被白色短柔毛。茎直立,高约60厘米,多分枝,茎及分枝均能育,钝四棱形,具细条纹,被向下而近于卷曲的微柔毛。小坚果卵形,几三棱状,灰褐色,长约1.7毫米,径约1毫米。小坚果长圆状卵形,长约3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圆,具成丛柔毛。荆芥藏荆芥

生长环境

多生于宅旁或灌丛中,海拔一般不超过2500米。荆芥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最适于生长在肥沃、疏松的土壤,湿度适中、阳光充足和温和的气候条件下。种子在15-20℃下即可发芽,生长适温为20-25℃,耐高温也较耐寒。

分布范围

产新疆,甘肃,陕西,河南,山西,山东,湖北,贵州,四川及云南等地;自中南欧经阿富汗,向东一直分布到日本,在美洲及非洲南部逸为野生。模式标本采自欧洲。

人工栽培主产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北等地。

繁殖方法

自然繁殖

野生的荆芥多为种子繁殖。荆芥的花为两性花,同时存在雌蕊和雄蕊,授粉主要靠熊蜂等昆虫,当昆虫在花上觅食时,可以帮助传递花粉。荆芥的花授粉后可结果,果实小,容易因风吹、昆虫触碰等条件掉落,种子容易萌发,萌发最适温度为15~25摄氏度,幼苗能耐0摄氏度左右低温,零下2摄氏度以下会出现冻害,适宜生长温度为25摄氏度,低于12摄氏度则生长缓慢。

人工种植

选择向阳、平坦、排灌较好的弱碱性沙质土壤进行人工种植,荆芥不宜连作。一般在春季3~5月进行播种,播种前对土地进行施肥、筛选种子,挑选出精良种子,开沟条播,撒种后覆盖约1厘米厚的土壤。定期除草、间苗、定苗、补苗、施肥等,防治病虫害。荆芥播种后40~50天即可采收,采收时需留茬和侧芽。采收后20天左右,选择生长情况优良、无病害的单株或区块采收优良的成熟种子,脱粒除杂后干燥存放。

在温暖地区多采取条播,春季或秋季均可播种,行距40~50厘米。播种时,苗床要精细整地,畦面要平,条播或撒播,播后略加镇压、浇透水,出苗前要保持苗床内土壤湿润。出苗后及时间去过密苗,保持株间距4厘米见方左右。2~3片真叶即可定植。

栽培技术

肥水管理

定植苗后如遇干旱天,每隔1天要浇水1次。换苗后及时中耕松土,看长势,适当追施速效肥,以后每采收1次嫩茎尖,要追加1次肥。

采收方法

荆芥的幼苗可食,定植后株高约25厘米,即可陆续摘顶芽梢,采摘长度为10厘米左右,约7~10天采收1次,可持续采摘120天左右,该品种嫩茎叶不耐贮藏,宜随需要时随采。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欧洲各地民间用于防治胃病、贫血以及其他多种的疾病。荆芥的根尚含有强烈刺激神经系统的成分。在中国有时栽培供药用,但非常用荆芥的正品,全草用于防治感冒。

荆芥味辛香、微温,其茎叶有解暑、发汗发热、防治中暑、口臭、胸闷及小便不利等作用,也可用于急性肠胃炎。《本经》中记载荆芥“除湿痹”证实荆芥具有抗炎镇痛作用。《本草汇言》记载其“凡一切失血之症,已止未止,欲行不行之势,以荆芥之炒黑,可以止之。大抵辛香中以散风,苦温可以清血,为血中风药也”,表明荆芥对治疗吐血、便血、经血等都有效果。使用方法有水煎服,外敷和研磨入药,《本草经疏》:“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勿误入。”

食用价值

荆芥的茎叶含较为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嫩茎叶可凉拌,作调味品或作汤,清香可口,增进食欲,利喉。鱼虾中放入洗净切碎的荆芥叶,可除去鱼腥味。

观赏价值

因为荆芥小花为淡紫色,且具特殊气味,适宜作为地被植物,也可以用于布置庭院的花境,或着点缀岩石园。

其他价值

荆芥有令猫陶醉、兴奋的特性,猫在嗅闻、舔舐、咀嚼荆芥后,会出现摇头、摩擦下巴和脸颊、打滚等异常行为。荆芥合成的荆芥内酯被认为类似于猫信息素,而荆芥使猫产生的反应也类似于发情期雌性的表现,这可能是荆芥使猫兴奋的原因之一。另一原因可能是荆芥驱虫性的化学物质和气味能够保护猫免受害虫伤害。

有研究表明,荆芥释放出39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醛类物质和萜类物质均检测出9种,酮类和脂肪烃类物质均为5种,苯形烃类物质4种,醇类物质3种,酯类物质2种,其他类别2种。荆芥挥发性物质中有驱蚊活性的物质主要为荆芥内酯,但有关其作为驱避剂的功用尚未得到很好地开发利用。

据国外报道该种含芳香油达3%,油用于化妆品香料,其中有1变型f. citriodora Dum具有浓郁的柠檬香气,常作芳香油及蜜源植物栽培。

本文标题:荆芥 声明:花百科所有作品均由互联网收集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站长告知删除。
广告位招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