苋(Amaranthus tricolor L.)是苋科苋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粗壮,为绿色或红色;叶片呈卵形、菱状形或披针形,颜色为绿色或红色、紫色、黄色,或部分绿色夹杂其他颜色;花整体呈球形,花矩圆形,为绿色或黄绿色;果实呈咖状矩圆形,包裹在宿存的花瓣内;花期在5-8月,果期在7-9月。
苋菜原产自印度,被引入中国的时间最早可追溯至公元10世纪,现今分布于亚洲南部,中亚、东亚等地,中国各地均有栽培。苋喜温暖、湿润及阳光充足的气候条件,忌高湿、暑热及积水,耐旱、耐碱性较强,不耐寒;以肥沃、疏松的粘质土壤为佳。苋以种子进行繁殖。
苋主治补气除热,通九窍。凉拌马齿苋具有清热利湿、涩肠止泻的功效;适合时有大肠湿热泄泻的人群食用。马齿苋见阳光花开,早、晚、阴天闭合,故有太阳花、午时花之名,花语是沉默的爱、光明、热烈、忠诚、阳光、积极向上。
形态特征
苋刺苋
生长环境
苋(19张)苋菜喜温暖气候,耐热力强,不耐寒冷。生长适温为23~27℃,20℃以下植株生长缓慢,10℃以下种子发芽困难。苋菜是一种高温短日照作物,在高温短日照条件下,极易开花结籽。在气温适宜,日照较长的春季栽培,抽薹迟,品质柔嫩,产量高。苋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偏碱性土壤生长良好;它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在排水不良的田块生长较差。有时逸为半野生。
分布范围
苋菜原产自印度,被引入中国的时间最早可追溯至公元10世纪,现今分布于亚洲南部,中亚、东亚等地,中国各地均有栽培。
育植技术
苋以种子进行繁殖。
种植方法
苋
选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肥沃疏松的沙壤土或粘壤土,而且喜欢偏碱性的土壤。一般采用直播,很少育苗移栽,以采收幼苗供食用。早春2~3月播种,多利用大棚和小拱棚栽培;春栽播种(4~5月),多套种在瓜类、茄果类及豆类下,或与其他绿叶蔬菜混播,分期播种,陆续采收。播种前要将菜地深翻,并撒石灰,每666.7平方米撒150千克。整地时施腐熟的人畜粪为基肥,每666.7平方米春播者约3500千克,夏播者1500千克,秋播者2000千克。畦面整细耙平,宜高畦深沟,畦宽1.2~1.5米为宜。每666.7平方米播种量0.5~0.75千克,播种期偏早,播种量稍大。播种后不盖土或盖薄土,或覆以细沙或草木灰或人畜粪尿。也可用镇土代替覆土。田间管理
苋(9张)播种后视天气和土壤进行浇水追肥,10天左右出苗。春季气温低,水分多,一般应控制浇水,只有在高温或干旱时才经常浇水。
苋
从播种到长有2片真叶时,选晴天进行第一次追肥;约过12天后进行第2次追肥,当第一次间拔采收后进行第三次追肥,以后每间拔采收一次追肥一次。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每666.7平方米施尿素10千克左右或2~3成腐熟人粪尿。并及时除去田间杂草。夏秋季播苋菜只需3~5天出苗,出苗后应及时除草,并加强水肥管理,保持土壤湿润。在盛夏高温期,还需覆盖遮阳网进行降温保湿,做到昼盖夜揭,创造有利于苋菜生长的适温环境,并有利于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在植株高15厘米左右时及时采收(可间拔,也可一次采收)。在采收前15天可追施2~3成腐熟人粪尿,在后期,追肥主要用速效氮肥,并及时浇水。否则急速开花结实,影响品质和产量。
苋菜梗即苋菜的主秆,俗称老苋菜,种植苋菜梗,是为制作霉菜梗提供原料。为了获得粗壮的主茎,要采用叶带毛秆粗壮的青绿色的苋菜梗专用品种;采用育苗移栽,按20×20cm株行距定植,施足基肥,多次追肥,使苋菜梗又粗又绿。由于苋菜梗在不少地方处于零星种植,至今尚无文献资料明确报道适于作苋菜梗的品种。
采收留种
苋菜是一次播种、分批采收的叶菜。第1次采收,多与间苗结合。一般在播种后30~40天开始采收,采收时要掌握收大留小,留苗均匀的原则,以增加后期产量。春播收2~3次,秋播收1~2次。亩产量可达1000~1500千克,春播产量高,秋播产量低。收获种子成熟后立即采收。
病虫防治
苋
苋菜的虫害主要有蚜虫,可用40%乐果1000~2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4000倍液、或灭杀毙6000倍液、或40%氰戊菊酯6000倍液喷雾防治。 苋菜病害有白锈病和病毒病。白锈病在发病初期可用58%雷多米尔一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0%甲霜铝铜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防治,同时每亩喷施30~50毫升增产菌或植宝素6000~9000倍液,交替使用,效果更好。病毒病可用抗毒剂1号300~400倍液防治,由苗期开始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4次,或菌毒清200~500倍液,每7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苋主治补气除热,通九窍。凉拌马齿苋具有清热利湿、涩肠止泻的功效;适合时有大肠湿热泄泻的人群食用。
苋
根、果实及全草入药,有明目、利大小便、去寒热的功效。种子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陶弘景:苋实当是白苋,所以云细苋亦同,叶如蓝也。细苋即是糠苋,食之乃胜,而并冷利。被霜乃熟,故云十一月采。药方用苋实甚稀。
别名:莫实、苋子、苋菜子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地上部分,晒后搓揉脱下种子,扬净,晒干。
性状:性状鉴别:种子近圆形或倒卵形,黑褐色,平滑,有光泽。气微,味淡。
性味:甘;性寒
归经:肝;大肠;膀脱经
苋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通利二便。主青盲翳障;视物昏暗;白浊血尿;二便不利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研末。
各家论述:
《神农本草经》:主青盲,明目,除邪,利大小便,去寒热。
《名医别录》:主白翳,杀蛔虫。
《日华子本草》:益精。
苋
《本草图经》:主翳目黑花,肝风客热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伤风咳嗽。
《本草纲目》:苋实与青葙子同类异种,故其治目之功,亦相仿佛也。
茎叶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蜀本草》:《图经》说有赤苋、白苋、人苋、马苋、紫苋、五色苋,凡六种,惟人、白二苋实入药用,按人苋小,白苋大,马苋如马齿,赤苋味辛,俱别有功,紫及五色二苋不入药。
《本草图经》:人、白二苋,亦谓之糠苋,亦谓之胡苋,亦谓之细苋,其实一也,但人苋小而白苋大耳。霜后方熟,实细而黑。紫苋茎叶通紫,吴人用染菜瓜(一作染爪)者。诸苋中此无毒。赤苋,亦谓之花苋,茎叶深赤。
苋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性味:甘;性微寒
归经: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通利二便。主痢疾;二便不通;蛇虫螫伤;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或煮粥。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液熏洗。
注意:
脾弱便溏者慎服。
《本草求原》:脾弱易泻勿用。恶蕨粉。
《随息居饮食谱》:痧胀滑泻者忌之。
各家论述:
陶弘景:赤苋:能疗赤下。
苋
《唐本草》:赤苋:主赤痢,又主射工沙虱。孟诜:补气除热。
《本草拾遗》:紫苋:杀虫毒。
《日华子本草》:通九窍。
《本草图经》:紫苋:主气痢。赤苋:主血痢。
《滇南本草》:治大小便不通,化虫去寒热,能通血脉,逐瘀血。
《本草纲目》:六苋,并利大小肠。治初痢,滑胎。
《本草衍义补遗》:苋,下血而又入血分,且善走,与马齿苋同服下胎,妙,临产时者食,易产。
出处:《本经》
别名:苋菜(李当之《药录》),青香苋(《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苋科植物苋的茎叶。春、夏采收。
化学成份:叶含维生素C,嫩叶含99~121毫克%,较老叶含119~178毫克%。
性味:甘,凉。
陶弘景:冷利。
《唐本草》:赤苋:辛,寒。
《日用本草》:甘,寒,无毒。
《饮膳正要》:味苦,寒,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利窍。治赤白痢疾,二便不通。
陶弘景:赤苋:能疗赤下。
《唐本草》:赤苋:主赤痢,又主射工沙虱。
孟诜:补气除热。
《本草拾遗》:紫苋:杀虫毒。
《日华子本草》:通九窍。
《本草图经》:紫苋:主气痢。赤苋:主血痢。
《滇南本草》:治大小便不通,化虫去寒热,能通血脉,逐瘀血。
《纲目》:六苋,并利大小肠。治初痢,滑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煮粥或捣汁。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脾弱便溏者慎服。
《本草求原》:脾弱易泻勿用。恶蕨粉。
《随息居饮食谱》:痧胀滑泻者忌之。
附方:
苋
治产前后赤白痢:紫苋叶(细锉)一握,粇米三合。上先以水煎苋叶,取汁去滓,下米煮粥,空心食之。(《寿亲养老新书》紫苋粥)治小儿紧唇:赤苋捣汁洗之。(《圣惠方》)
治漆疮瘙痒:苋菜煎汤洗之。(《纲目》)
性状鉴别
茎长80~150cm,绿色或红色,常分枝。叶互生,叶片皱缩,展平后呈菱状卵形至披针形,长4~10cm,宽2-7cm,先端钝或尖凹,具凸尖,绿色或红色、紫色、黄色,或绿色带有彩斑;叶柄长2-6cm。穗状花序。胞果卵状矩圆形,盖裂。气微,味淡。
化学成份
茎含亚油酸(linoleic acid)为主要成分的不饱和脂肪酸及棕榈酸(palmitic acid)。叶中有苋菜红甙(amaran-thin),棕榈酸,亚麻酸(linolenic acid),二十四烷酸(lignocericacid),花生酸(arachic acid),菠菜甾醇(spinasterol),单半乳糖基甘油二酯(monogalactosyldiglyceride),二半乳糖基甘油二酯(digalactosyldiglyceride),三半乳糖基甘油二酯(trigalacto-syldiglyceride),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甾醇(sterols),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维生素(vitamin)A、C、B和核黄素(ri-boflavine)。地上部分含正烷烃(n-alkanes),正烷醇(n-alka-nols)和甾醇类(sterols)等。全草挥发油分析存在56个化学成分,包括15个醇(alchols),5个酯(esters),13个醛(aldehydes),8个酮(ketones),3个碳氢化合物(hydrocarbons),9个酸(acids)和5个其他成分。
药理作用
苋(2张)本品石油醚提取物中的正烷烃类、正烷醇类、16-三十一烷酮、甾醇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皆为革兰阳性菌)、大肠杆菌、绿脓假单胞菌和克雷白杆菌(皆为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中,16-三十一烷酮及甾醇类的抗菌作用强于正烷烃类。
食用价值
茎叶作为蔬菜食用;
观赏价值
叶杂有各种颜色者供观赏;